版权所有©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 ©河南信息工程学校
校办:65853308(北校区)56565637(南校区)招生热线:65853325 技术支持: 65853326 (信息中心) pv总量1255941 访客总量719472
豫ICP备15003473号
目前,在培训中常提到混合学习,但人们对混合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,尚未出现较为权威的一致看法。在不同的学者那里,混合学习的外在形态异同互见,但其内在实质较为一致。这就是:既强调各要素有机“混合”,也着眼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,更追求这两者之间经由相互碰撞与彼此浸染后达至的学习“最优化”。
1.强调各要素有机“混合”
混合学习的众多概念界定揭示了丰富的“混合”内涵,具体可以区分为“学习对象”、“学习环境”、“学习方式”和“学习评价”四个维度的“混合”。学习对象(learning objects)的“混合”,一方面包括正式教材、参考资料和网络生成性资源的混合;另一方面包括传统印刷资源、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数字化资源的混合。学习环境的“混合”,指的是各种真实的和数字的学习环境相互组合。学习方式的“混合”,主要包括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、个别化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活动学习、校内“常规”学习与校外“实践”学习、理论讲授式学习与技能操练式学习等多种方式的混合。正因为学习方式具有“混合”性,所以,学习结果也表现为多样性,评价方式也更具灵活性:不同的学习结果可混合不同的评价方式,如:自我评价、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的混合,作业考核、考试测验、作品创作、实验设计、报告撰写、模拟实践以及实践操作等混合。因此,强调各要素有机“混合”是混合学习理论的第一要义。
2.着眼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
在混合学习中,各要素的组合并非毫无章法可言,而是有的放矢的。这是因为混合学习的实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的:①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、要求的差异,导致了学习方式的不同;②学习者对各种媒体的适应度是不同的;③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,要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(不同的媒体与传递方式),关键是教学者如何针对特定的问题,提供恰当的混合方式;④“混合学习法”是教学者把各种优化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机地组合,达到1+1>2。简而言之,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不同问题与要求,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。在教学上就是注重应用“恰当的”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与“恰当的”个人学习风格相匹配,以便在“恰当的”时间将“恰当的”知识传递给“恰当的”人。这是混合学习理论的第二要义。
3.追求学习“最优化”
邦克(Bonk,C.J.)一直强调“混合学习”的概念是在因特网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的,是“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”的结合。言下之意,混合学习试图寻找既能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,同时又能获得最高的效率而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。那么,“如何才能使得混合学习更加有效,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改善和促进混合环境下的学习”是混合学习所关心的核心问题。除了“学习对象”、“学习环境”、“学习方式”和“学习评价”四个维度的内部“混合”外,各维度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可实现再“混合”,但这都必须视具体的教学问题与需求而定。针对特定的教学需求,选择与开发恰当的内容与环境,运用合适而有效的方法组织教学,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。这是混合学习理论的第三要义。
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(查看更多评论) |
---|